1月19日,在永康良俠家庭農場里,工作人員正忙著投喂網箱里的鱸魚。農場主施良俠在鱸魚外包裝上貼上質量安全追溯二維碼,一品一碼全程追溯,消費者只需“掃一掃”就能追溯產品的養殖、用藥相關信息。“每一個貼上去的碼可以追蹤到我這個魚出自哪里,讓大家吃到放心的魚。”施良俠說。
“我們農場的實時智能監控系統顯示養殖水域內溶氧量為9.5毫克/升,達到了常規含氧量的兩倍。”施良俠說,網箱生態養殖的魚,其肉質和“含金量”都大大提高,鱸魚售價可達60元/公斤,農場整體效益較原先增加20萬元。像良俠家庭農場這樣規模以上水產養殖主體,已納入全省農業主體追溯管理系統。
養魚先養水,充足的含氧量能提升水的自凈能力,水質提升了,魚的品質自然提升。水產專家介紹,網箱養殖便于捕撈也便于控制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,除了底部微孔增氧技術提升水質外,網箱之外的水域套養了其他濾食性魚種,從而達到環保、高效的生態凈水效果。
“我們在外蕩也增養了一些花白鰱等調節水質的品種,這些魚種能把水中的藻類消滅掉。”永康市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中心副主任朱新丁說。
由于經濟效益顯著、生態養殖示范作用明顯,良俠家庭農場高分通過了浙江省水產養殖健康示范場驗收。截至目前,永康已創建8家省級以上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,全市水產規模養殖場標準化率、追溯化管理率、尾水處理覆蓋率均已達100%。
永康以創建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為契機,大力推行稻漁綜合種養,以 “一水兩用、一田雙收、減肥減藥”為原則,采用“秸桿還田+水產品排泄物”替代有機肥的方式。目前全市稻漁綜合種養總面積達到8100畝,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已有兩家,項目區減肥減藥50%以上,畝均增收3000余元,全面助力漁業生態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