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0日上午,我市舉行“回眸‘十三五’·展望‘十四五’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——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專場,介紹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市科技創新與人才發展領域相關情況及“十四五”藍圖規劃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市重點打造了3塊具有金華辨識度的“金字招牌”:在全國首推“揭榜掛帥”全球引才機制,通過尋榜、評榜、發榜、揭榜、獎榜、保榜的六步工作法,需求端、供給端、服務端“三端”協同發力,有效打破了研發機構、科研院所和企業間的技術壁壘,初步形成了全球引才新路徑;金華籍人才智力和資本回歸獲得重大突破;“跳躍式”融入長三角取得豐碩成果,目前全市在上海、杭州等地建設了人才飛地42家,持續助力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。
五年來,我市科技創新人才發展領域成果頗豐。創新主體、發明專利和重大人才科創平臺及院士專家工作站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均實現倍增。年引進高層次人才數連續破百,年引進大學生數、年新增技術技能人才均突破10萬。出臺“雙龍引才”新政20條,最高給予1億元支持和1億元創業授信,儲備人才住房1.8萬套,盤活人才周轉房4萬余套。穩步推進人才服務事項信息化建設,上線人才碼助力人才服務實現“零跑腿”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市將加快人才科創平臺提能造峰,著力打造浙中科創高地,全力推進浙中科創大走廊建設,構建“一廊串聯、六城聚力”的創新空間新格局。“一廊”即涵蓋金華市區至義烏市,其中核心區西起浙江師范大學,東至義烏科技城(雙江湖科教園區)。“六城”以金華科技城、義烏科技城(雙江湖科教園區)為核心引領,以師大創新城、光電創新城、中央創新城、金蘭創新城為輔助支撐,推動形成大走廊內多中心、組團式布局。
當前,浙中科創大走廊建設已列入市人才科技三年行動計劃攻堅項目,年底前謀劃招引科研院所5家以上,啟動廊道建設重點項目100項;到2023年,復旦大學創新研究院、浙江大學金華研究院等頂尖創新平臺基本建成,金華理工學院、浙江大學“一帶一路”國際醫學院等正式投入使用,“大走廊”內省級以上企業研究院達到70家,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到35家,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0家,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500家,讓全市企業和人民真切感受到“浙中大走廊”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。
同時我市將系統深化人才科創發展體制機制改革,以“揭榜掛帥”全球引才機制改革為牽引,繼續從企業需求端、科技供給端、政府服務端“三端發力”,解決企業“卡脖子”難題,加速產業轉型升級;持續推動金華籍人才智力和資本回歸;全力打造最優人才創新生態,及時為企業送政策、送服務、送信心。